“杨法官,这面锦旗请您一定收下......”7月11日,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执行局办公大楼门口,申请执行人李某手捧一面鲜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,锦旗上“依法为民做主,执行为民解忧”十二个烫金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正义的故事。
“消失”的被执行人与“枯竭”的线索
时间回溯到2020年,李某与张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案经樊城区法院判决生效后,张某始终未履行2万元本金及利息的还款义务。执行立案后,法院虽冻结了张某的银行账户,但账户余额寥寥无几。执行干警多方面全力查控,但面对被执行人名下无车无房、行踪成谜的困境,案件一度陷入僵局,只能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。
2025年,李某申请恢复执行,案件交由执行干警杨宇豪办理。翻阅卷宗,扉页上标注的“被执行人失联”字样立刻引起了执行干警的注意,面对这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他迅速将本案列为重点攻坚对象。
随着执行联动机制越发完善,查人找物措施日益丰富,执行干警准备依托“法院+公安”联动机制,穷尽手段找到被执行人行踪,确保申请人的胜诉权益兑现到位。
从“大海捞针”到“精准锁定”
恢复执行后,执行干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梳理案件脉络,充分依托樊城区法院与公安机关深入构建的“法院+公安”联动体系,展开全方位查控。线上,他一方面报请公安机关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张某的下落,另一方面反复运用执行系统筛查张某的银行流水、出行记录;线下,他走访张某的旧居及社会关系,织就一张立体查控网。
“叮!”2025年7月9日下午,一条来自公安机关的协查通知信息弹出在执行干警的手机屏幕上——长期隐匿行踪的被执行人张某,此时正在襄阳市某酒店办理入住手续!
“立即行动!”执行干警果断带领执行团队部署方案,火速奔赴被执行人张某入住的酒店。当执行干警敲开房门时,睡眼惺忪的张某瞬间愣在原地:“你们怎么找到我的?”
“判决生效后,你更换手机号、辗转多地,刻意规避执行,已触碰法律红线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现在依法对你进行拘传……”执行干警出示法律文书,声音沉稳而不容置疑。
张某起初还在辩解经济困难,可当其看到执行干警手中的法律文书时,终于意识到再无退路。他慌忙拨通亲友电话,语气急促地开始四处筹钱。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筹措沟通,一笔凑齐的26000元终于到账。
当执行干警将到账信息告知李某时,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,随后传来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喜悦。
联动机制添动能 司法为民续新篇
这起案件的高效执行是执行联动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生动缩影, 有力诠释了“法院+公安”联动机制的强大效能,以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壁垒,用警力协同破解“人难找”困局,让曾经隐匿的踪迹无所遁形,实现了对失信被执行人“精准定位、快速出击”。
接下来,樊城区法院将持续深化执行联动机制,进一步健全信息共享机制、优化协查流程、拓展应用场景,让执行联动机制在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发挥效能。正如锦旗上“依法为民做主”的庄严承诺,樊城区法院将始终以科技赋能执行,以创新驱动质效,让每一份生效判决都能转化为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,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执行案件的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