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效调解化干戈 限期履行解“钱结”

2025-11-04 11:13
来源: 刘前(审管办)、涂辰静(民一庭)
    浏览: 9

一笔500万的借款,一份对簿公堂的诉状,如何在短短数日内化干戈为玉帛,实现案结事了人和?近日,樊城区法院通过高效、专业的庭前调解,成功化解了一起标的额达500万元的借款合同纠纷,从立案到双方握手言和仅用时6日,生动诠释了司法速度与温度。

2023年11月,某科技公司为支付购买债权保证金与某机械公司签订《借款合同》,合同约定机械公司向科技公司提供借款500万元,借款期限一年,并约定了相应利息。合同签订后,机械公司于当月分三笔向科技公司转账500万元,但科技公司却至今未偿还借款本息。为维护合法权益,机械公司诉至法院。

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田在新在审阅案卷后,认为该案事实清楚、权利义务关系明确,具有极强的调解基础。为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诉累,实现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,法官决定优先尝试庭前调解。

调解初期,双方情绪对立,互不相让。机械公司坚持要求尽快拿回欠款,而科技公司则坦言目前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压力。面对僵局,承办法官采取“背对背”调解方式,分别与双方进行多轮沟通。一方面,法官向科技公司释法明理,明确指出其拖欠借款的行为已构成违约,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,耐心疏导其抵触情绪;另一方面,也与机械公司深入交流,引导其考量诉讼时间、成本以及被告的实际履行能力。

沟通后,双方情绪缓和,法官立即组织了一场“面对面”调解,引导双方将争议焦点从“是否还款”转向“如何还款”上。他客观分析了判决与调解的不同后果:若走判决程序,案件周期长,且可能影响科技公司的正常经营,同时也不利于机械公司快速回款;若能达成调解,则能实现双赢。

经过法官反复、耐心地协调,最终,机械公司从解决纠纷的效率出发,自愿放弃了利息请求;科技公司也承诺积极筹措资金,在4日内一次性付清500万元本金。一纸调解协议,成功为双方解开了沉重的“钱结”。

6天内案结事了,不仅极大地节约了司法资源,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,更是樊城区法院践行“司法为民”理念,充分发挥调解工作优势,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樊城区法院将继续聚焦涉企纠纷特点,秉持为企业服务的真心、诚心、决心、耐心、恒心,以更专业、更高效、更具温度的司法保障,为企业健康发展筑牢法治后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