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辆车每晚7点左右,必定由北向南驶入这个居民区的唯一路口,次日清晨才会离开。整个小区仅此一个出入口!因此,每晚它都一定停在小区内!”——这并非电视剧情节,而是法院与公安执行联动机制下,一场真实的“寻车行动”正在上演!
隐匿财产成“拦路虎”
陈某与周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案经樊城区法院判决生效后,周某始终未履行还款义务。案件进入执行阶段,经调查,执行干警发现被执行人周某名下唯一可供执行的财产是一辆汽车,于是立即向车管所送达了查封该车辆的文书。然而,看到送达回证上“首轮查封”的字样,执行干警并未感到轻松。因为车辆查封仅能限制车辆过户,要实际扣押车辆,必须掌握其具体位置。“查人找物难”这一长期困扰执行工作的难题再次显现,胜诉当事人陈某的合法权益面临悬而未决的风险。
精准定位扣车“零时差”
面对执行僵局,执行干警迅速启动与公安部门的执行联动机制,发出协助查询函。依托公安部门的技术优势,大数据分析、交通卡口信息比对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同步上阵,一场针对目标车辆的精密“云端追踪”就此展开。
拿到公安部门反馈的案涉车辆轨迹信息后,执行干警立即展开分析研判,在大量信息流中精准锁定了车辆轨迹的高度重合点,并立即组织开展车辆扣押计划,以最快速度直抵现场。面对突然出现的执行干警,车辆实际使用人猝不及防,法院当场依法对案涉车辆实施了强制扣押!
联动协作再树“新标杆”
从无处可寻到精准扣车,这一成功案例正是“法院+公安”执行联动机制强大合力的生动体现。公安部门的技术优势与法院部门的强制执行相结合,将原本各自为战的“单打独斗”转化为高效协同的“一体作战”,彻底击破了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侥幸心理,有效破解了因“查人找物难”导致的“执行不能”困局。
樊城区法院将持续深化执行联动机制,不断优化以大数据为支撑的“查人找物”立体化网络,合力锻造打击逃避执行行为的“法治利剑”。对于任何挑战法律底线、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失信行为,樊城区法院将以坚定决心和雷霆手段,坚决将纸面判决兑现为胜诉权益,捍卫公平正义!